您的位置:首页 > 体育新闻 > 篮球新闻
“深圳烈豹”贺希宁:打出自己的风格!
发布者:cba直播网 更新时间:2025年11月13日 12:01 已被浏览:

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13日讯(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郑志鹏)11月12日21时4分,东莞篮球中心,十五运会男篮成年组决赛的终场哨声响起。

广东队替补席率先沸腾。球员们冲进场地,紧紧拥抱在一起。记分牌上,101∶65,广东队击败浙江男篮,继十二运会后再夺全运会男篮成年组金牌。

领奖台上,深圳运动员、深圳新世纪烈豹男篮贺希宁拿起金牌,深情亲吻。闪光灯交织的光线里,是贺希宁十五运会的金色谢幕,也是他10年职业生涯的一个注脚。

打出自己的风格

“十五运会,杜指导一直在跟我说,上场打出自己的风格就好。”贺希宁回忆,“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。”

这支广东队,集合了多名国家队国手以及CBA联赛顶尖的年轻中坚力量:赵睿、胡明轩、徐杰、贺希宁、沈梓捷、焦泊乔……从青年联赛并肩而行到国家队相逢,熟悉的默契让广东队在十五运会一路未尝败绩。

对贺希宁而言,他对这支队伍有着很深的情感。“这支广东队里有不少人是2017天津全运会U18男篮的队友,我们是十三运会U18男篮的冠军。十四运会,因为超龄我错过了陕西全运会U22男篮。家门口的十五运会,我们都知道,这是一次特别的机会。”

29岁的贺希宁,早已不再是那个只为冲分的年轻锋线。“我很清楚自己在球队里的角色。”贺希宁表示,队中有3个非常好的后卫——赵睿、胡明轩、徐杰,他是连接点,做体系中稳定输出的“黏合剂”。“当他们把球传出来,我就要果断去终结。”

“小黑”的独木桥

1997年1月,贺希宁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。典型军人做派的父母,塑造了他最初的性格轮廓。小学五年级,贺希宁第一次接触到篮球。在此之前,他练的是田径短跑。

没有专业指引,热爱自由搏击的父亲,成了他篮球路上的第一个“教练”。夏天的室外水泥场,父亲靠着零星的打球经验,带着他一遍遍练习三步上篮和运球。外号“小黑”的贺希宁笑道,“我现在这么黑,可能就是那个夏天晒的。”

军人血性塑造了家的底色。比赛没打好,从球场到餐桌,父亲的训诫会一路相伴,直到母亲出面叫停。这份严厉锻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,却也让他早早学会了担当。

2012年夏天,东莞篮球学校组织的林书豪训练营成为贺希宁职业生涯的转折点,他被新世纪青年队教练原园相中。在此之前,篮球于贺希宁只是一项爱好,至多是以体育特长生身份向上求学的“敲门砖”。

“我至今还记得,原指导递给我的那张纸,‘如果你有兴趣,想尝试职业,打电话给我’。我饭都没吃,直接打电话给爸妈。”贺希宁回忆道,母亲不愿意让他走职业道路,因为这是一条比高考还难的“独木桥”,加上不出众的身体天赋、没有篮球资源的家庭背景,“父母都希望我走一条平稳的道路,尤其是我的文化成绩还可以。”

“如果我不行,我自己承担责任。你们不让我去,我念着想着,书也读不好。”偏执的少年用近乎决绝的姿态,跳下原本的人生列车。

从新世纪青年队到国青男篮,从租借前往北控队到回归深圳烈豹,贺希宁靠着跟自己死磕,坐稳主力,成为CBA全明星,入选国家队。

“刀刃向内”的进化论

2024—2025CBA赛季,是贺希宁的第10个CBA赛季,也是他第一次以队长身份带队。深圳烈豹的战绩却跌至近18个赛季最低点——17胜29负。

赛季结束的失落中,贺希宁选择“刀刃向内”。“我打球这么多年,有很多习惯,有好的,也有不好的。到了一定阶段,你必须敢于把自己拆掉。”

2025年的夏天,贺希宁决定去美国特训。

“我在那边待了4个月。”他说,“其实这对一般球员来说是挺长的时间。我把自己的比赛录像都发给训练师,一帧一帧去看,去改动作、改脚步。有些习惯真的很难改。比如三分出手前脚步的重置、篮下脚步的协调。这些都是靠肌肉记忆支撑的。但你不改,就永远不会进步。”

回国后,贺希宁立即投入广东队的合练。十几场热身赛,让他逐渐适应杜锋指导的体系。

十五运会赛场上,贺希宁的中投稳定性明显提升,“我觉得我学会了在更好的时机,做出更好的选择。”

下一个训练日在等待

贺希宁对此次十五运会的集体倍感珍惜。这支由广东篮球菁英组成的队伍,许多人从小一起成长,并肩作战,私交甚笃。这份深厚的情感纽带与篮球场上的默契,让他们在短暂的磨合后便产生了强大的化学反应,最终成就了这枚宝贵的金牌。

十五运会颁奖仪式,广东队队员相互搂着肩站上最高领奖台。金牌在胸前微微晃动。贺希宁低头深深一吻,像是对10年青春的致意,又像在与那个在烈日水泥场上奔跑的少年对话。

贺希宁将金牌小心收好,走向球员通道。

那里没有刺眼的闪光灯,只有下一个训练日在等待。

相关资讯

顶部